(2)號全文才的政見與主張
"落實均衡地方之發展篇"
無可諱言的,現今城鄉之發展失衡,主要是農水路之失修,因囿於縣府財政短缺,但全非是無可救藥,原鄉大都被排除於農田水利之灌溉區之外,農水路無法有效的改善,天災受損後往往因預算排擠,只能一段一段地修護,其結果實在不堪下一次天災來襲時的肆虐。
在原鄉歷年之天災不知淹沒或沖失了多少耕地?而政府只是一昧擴大流域之法線,禁止或限制土地的耕作,縮減原鄉耕地面積,直接衝擊原鄉經濟農作之發展與收益。
所謂的「治山防洪」應從上游做起,上游不做,災害永遠無法有效治理。我們有砂石回饋的收益,用於改善學童營養午餐,我個人絕對贊同,惟用於基礎建設的改善,如:堤防護岸的興建、農水路改善、社區巷道排水路面的改善等,我強烈要求縣政府應該重新檢討分配之比例,砂石畢竟源自上游,不能讓上游地區只蒙災害之苦,而受益者永遠是下游地區。
社會與經濟之發展,其交通動脈的改善非常重要,台16線省道水里頂崁至孫海橋這一段,部分路段到現在還只能單線通車,這裡包括水里鄉民和村、信義鄉人和村、潭南村、地利村及雙龍村,住戶1633戶、人口5252人及近千公頃的耕地,唯一的出入道路就是台16線省道,公路局認為因車流量不大而未積極拓寬改善,潭南村、地利村及雙龍村已納入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的區域,區內有雙龍瀑布、濁水溪大曲灣、玉崙溪及人和羅羅格溪瀑布群,是發展地方產業重要的資源,台16線省道拓寬改善攸關該區產業發展甚鉅。
水里鄉民和村與信義鄉人和村、潭南村、地利村及雙龍村,因自然地理環境之關係沿濁水溪溪谷兩側聚集,形成一個封閉區域,長期以來,祝融之害一直威脅居民生命財產之安全,一旦發生火災,趕從水里或信義之消防車或救護車為時已晚,造致嚴重的傷亡與損失,實在有必要爭取在濁水溪線區域內設置消防分隊。